水十條提速“土十條”出臺 或發起新一輪環保約談
2016-11-23 點擊:1768繼“大氣十條”修訂及“水十條”正式發布后,全國第一份土壤治污領域的綱領性文件——“土十條”的編制進程也將有所提升。有媒體稱,環保部很可能需要發起新一輪的約談市長動作。
“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草案目前已提交全國人大,土十條也已報送國務院待批。”2015年兩會上,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規進度,“土十條”將是全國第一份土壤治污領域的綱領性文件。
“中國正面臨土壤環境保護重大挑戰”
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,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,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。“目前,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正面臨難得的機遇和挑戰。”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日前表示。
據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聯合國土資源部發布的《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》顯示,我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,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.1%,其中輕微、輕度、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.2%、2.3%、1.5%和1.1%。
從土地利用類型看,耕地、林地、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.4%、10.0%、10.4%,約兩成耕地污染超標。從污染分布情況看,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;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,西南、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;鎘、汞、砷、鉛四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、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。
隨著我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,重化工業仍將保持較大規模,污染物排放將進一步加重區域性、流域性土壤污染;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強度加大,以及煤炭、石油生產和消費量的增加,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的負荷將繼續加大;在現有農業生產條件下,為保障糧食需求,化肥、農藥、農膜等農用化學品使用量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,大量重金屬和農藥等有機污染物進入土壤,將成為土壤環境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。
除重金屬外,我國土壤有機污染也日趨嚴重,稀土、酞酸酯、抗生素、激素、放射性核素、病原菌等污染物對土壤的污染不容忽視,土壤環境問題呈現多樣性和復合性的特點,風險管控難度進一步加大。對此,李干杰表示:“如不采取有力措施,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土壤污染加重的趨勢將難以扭轉,土壤污染將成為影響公眾健康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。”
“水十條”或提速“土十條”編制
從3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“加大耕地保護工作力度,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”提案協商會上獲悉,土壤污染防治法規標準制定進程將加快。同時,環保部還將制定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,環保部正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“土十條”,目前在環保部已經走完了程序,下一步將提交國務院審議,預計“土十條”能在今年內出臺。
根據環保部部署,今年將集中力量打好大氣、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,深入實施“大氣十條”,強化監督考核;全面落實“水十條”,堅持地表與地下、陸上與海洋污染同治理,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等制度;同時穩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,推動“土十條”制定實施。
自25年來首次修訂的《環境保護法》(下稱“新環保法”)實施逾百日來,環保部動作不斷。
4月16日,國務院下發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表示將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、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、強化科技支撐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、嚴格環境執法監管、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、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、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、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十個方面進行水污染防治工作。
據《時代周報》報道,2015年初以來,在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推動下,環保部已先后約談五位市長。
如今,萬眾期待的“水十條”已于4月16日正式發布,作為大戰役中的重要一員,多位環保部官員透露,環保部針對土壤污染治理的《土壤環境質量標準》即將完成修訂,而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和《土壤污染行動計劃》已進入出臺倒計時。而眾多業內人士也預測,“土十條”的出臺進度將有所加快。
將發起新一輪土地污染問責
參與“土十條”起草的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稱,“土十條”是2013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制定的,它將制定從目前到2020年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。吳曉青還透露,為配套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和“土十條”,環保部考慮到土壤環境問題復雜多樣、法律制度不全、環境科研基礎薄弱等現實情況,在借鑒國外做法基礎上,結合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等工作成果,目前已重新修訂《土壤環境質量標準》,近日已將修改意見稿進行公示。
《土壤環境質量標準》修改后,會將原標準規定的鎘(Cd)限值由0.3mg/kg和0.6mg/kg兩檔細化為0.3mg/kg、0.4mg/kg、0.5mg/kg和0.6mg/kg四檔,鉛、六六六、滴滴涕三項污染物限值將被收嚴,同時還將增加對總錳、總鈷等10項污染物選測項目,更新了監測規范。
吳曉青說,鑒于土壤環境問題具有區域差異性、污染累積性,治理修復成本高、難度大等特點,兩項標準均強調土壤環境反退化原則,即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低于標準限值的,應以控制污染物含量上升為目標,不應局限于“達標”;對于超標的土壤,應啟動土壤污染詳細調查、進一步開展風險評估,準確判斷關鍵風險點及其成因,采取針對性管控或修復措施。
有了這些保障條件,“土十條”出臺后將大有可為。
按照新《環境保護法》第15條、第26條、第28條和第32條等關于制定、實施環境質量標準的規定,實施《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》的責任主體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。對此,《時代周刊》稱,屆時,環保部很可能需要發起新一輪的約談市長動作。
(來源:中國環保在線)